2022-05-16 11:52:34
作者-李春凤
假期整理书架,又翻开了马歇尔·卢森堡的《非暴力沟通》。
不记得是第几次读《非暴力沟通》了,常读常新。读这本书的感受更像在照镜子,它帮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表达方式,也启发我们换种方式说话会更好。
什么是非暴力沟通呢?
书中的定义是:非暴力沟通是一种神奇而平和的沟通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用来倾听时,使人情意相通,和谐相处。
卢森堡博士指出,非暴力沟通能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它涵盖了观察、感受、需求、请求四个要素。下面通过一个案例去理解这四个要素:一个丈夫经常半夜带着一身酒气回家,该如何使用非暴力语言去沟通呢?
生活中这种情形大部分妻子的反应是:你还知道回来啊,睡外面得了。这样的沟通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可能会发生争吵,结果就是老公回家的时间越来越晚,甚至几天不回家。
同样的问题,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应该是这样的:
讲事实(观察):老公,这一个星期你有五天都是半夜11点以后才回来,而且满身酒气。
讲感受:我很难过。
讲需求:我希望一家人能多点陪伴,而不是把家当成旅馆。
讲请求:我希望你以后一周有三天能在八点前回家,我们一起吃晚饭,你觉得怎么样?
相信用这种方式沟通,夫妻双方吵架的概率会低很多。
具体要怎么掌握这种非暴力沟通方式呢?
第一步是:区分观察和评论
它要求我们对所经历的事情,进行客观描述,不能加上自己的主观臆断,区分观察和评论。还是用上面的例子,看看什么是观察和评论:
n 评论:你总是半夜才回家。
n 观察:这周你有五个晚11点以后才回家。
书中还引用了一首很棒的诗帮助我们区分观察和评论:
我从未见过懒惰的人,我见过有个人,有时在下午睡觉,在雨天不出门,但他不是个懒惰的人。请在说我胡言乱语之前,想一想他是个懒惰的人,还是他的行为被我们称为懒惰?
我从来没见过愚蠢的孩子,我见过有个孩子,有时做的事我不理解,或不按我的吩咐做事情,但他不是个愚蠢的孩子。请在你说我愚蠢之前,想一想,他是个愚蠢的孩子,还是他懂的事情与你不一样?
我使劲看了又看,但从未看到厨师。我看到有个人把食物调配在一起,打起了火,看着炒菜的炉子。我看到这些,但没有看到厨师。告诉我,当你看的时候,你看到的是厨师,还是有个人做的事情被我们称为烹饪?
我们说有的人懒惰,另一些人说他们与世无争,我们说有的人愚蠢,另一些人说他学习方法有区别。
因此,我得出结论:如果不把事实和意见混为一谈,我们将不再困惑。因为你可能无所谓,我也想说,这只是我的意见。
通过这首诗对观察和评论是不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呢?
第二步是:体会和表达自己的感受
比如情侣吵架经常会说:我觉得你不爱我了。这其实不是感受,而是想法。表达感受可以这样说:你的行为,让我很不安。
表达感受需要练习,需要建立属于自己的词汇库。比如:受伤、害怕、孤独、气愤、喜悦、开心。
这些词汇能帮助我们表露情感,让他人明白我们的内心感受,从而更了解我们的需求。
第三步是: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
感受源于需要,不难发现生活中的指责、批评、评论往往暗含着期待。但如果我们通过指责提出需求,人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
比如前面提到的案例:妻子指责丈夫说,你回来做什么,睡外面得了。结果丈夫更晚回家,或不回家了。
如果妻子能向丈夫表达自己的需求是希望丈夫以后一周有三天能在八点前回家,一起吃晚饭。相信得到丈夫积极的回应概率会更高。
第四步是:提出自己的请求
明确自己要什么,而不是不要什么。
比如:妻子对丈夫说,你不要总是加班那么晚。结果丈夫不加班了,报了个游泳班,每天下班就去学游泳。妻子的本意是想老公早下班回家陪伴家人,就应该这样清晰地表述:我希望你以后下班早点回家陪陪孩子,一起吃晚饭。请求清晰,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
观察、感受、需要、请求,是非暴力沟通的四大要素,它帮助我们认识自己的情绪,挖掘自己的需求,用爱和理解去聆听他人,是我们人际交往的指路明灯。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进行演练,才能更好地运用。
这本书我还会常常阅读,以便时时提醒自己,语言是爱的艺术。也分享给你,愿我们都能学会非暴力沟通,学会理智、平和、友善地对待自己和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