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17 10:00:37
数据显示,2014 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销售22.7 万台,国内市场5.6万台,占全球市场的20%。2015年中国机器人市场销量超过7.5万台,全球每售出3台机器人,就有1台卖到中国。2017年,行业预判国内机器人销量超10万台。
然而在机器人发展如此火爆的时候,曲道奎却指出了中国机器人产业存在着潜在的三个大风险:一个是技术空心化,二是应用低端化,三是市场边缘化。
曲道奎找到几个关键数据说明中国机器人存在的巨大问题。一是机器人技术层面,机器人的复杂程度,多关节机器人的生产国外公司占了90%;二是机器人作业难度,现在机器人更多体现在焊接,在焊接领域国外就占了84%;三是行业应用,目前机器人的高端应用主要集中在汽车行业,在这个领域国外公司又占了90%。
业内统计,在国内有机器人概念的上市企业超过百家,和机器人有关的大小企业已经数千家。而这其中有竟争力的不超过10%,并且大部分在低端应用领域,这让中国机器人产业面临着巨大风险。
一位多年从事机器人研究的科研人员表示,很多主流市场中国企业进不去,中国的很多企业或者大部分企业在核心技术、核心部件、感知系统关键的工艺技术都是欠缺的,技术的空心化、应用低端化和市场边缘化这三者如影随行,会让我们的市场成为国外企业的舞台。
曲道奎也表示,这种危机在另一方面也倒逼国内机器人企业提前进入新的领域。
曲道奎认为,传统机器人的使命是支撑前三次工业革命,仅仅只是机械设备的范畴。这些领域已经被国外机器人企业所占领,并且可替代性并不强。但第四次工业革命必须有新一代机器人支撑,必须满足物物相连、物物相通,满足数据、网络、云这些新的要求,所以就有一个大的变化,我们称之为新一代机器人。中国机器人想要摆脱危机,必须先跳出传统范畴,直接在新机器人领域发力。
在他看来,新机器人也需要三方面支撑,技术驱动、市场导引、制造模式革新。中国企业必须着眼于新机器人领域的研究探索,针对新机器人的特点和要求进行研发,新机器人在智能化、可感知和交互能力上有更加突出的表现,更加具有人的特点,而这些产品在服务领域会有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